樣品的製備

 

 

 

在蛋白質體的研究中,由生物檢體、細胞或細菌培養液萃取出蛋白質的方法有許多種,共同的步驟是弄碎樣品、再用超音波振盪等方法使其均質化,並盡量去除這些組織液、細胞液或菌液的雜質以及其它汙染;由於研究的對象是蛋白質,故要去除的包括脂質、纖維素和核酸……等,這個目的可由加入以下的試劑達成:

 

1.      界面活性劑(detergents):像SDS, 3- ([ 3-cholamidopropyl]dimethylammonio)-1-propane sulfonate ) (CHAPS), cholate, Tween),可以協助將蛋白質與脂質分開,利於膜蛋白的分離。

 

2.      還原劑(reductants):如dithiothreitol [DTT], mercaptoethanol, thiourea,可以防止蛋白質氧化並破壞雙硫鍵。

 

 

3.      變性劑(denaturing agents):如尿素和酸性物質,運用離子強度和極端的pH值,阻礙蛋白質二級與三級結構的產生,可以防止蛋白質之間的交互作用(protein-protein interaction)。

 

4.      酵素:如DNAseRNAse,用以去除核酸、醣類或脂質。

 

目前學者們已經研究出由不同樣品中,萃取出蛋白質的方法,有些時候除了上述藥品外,也加入一些蛋白酶的抑制劑,以防止蛋白質在萃取過程被水解。值得注意的是,無論是界面活性劑、還原劑、變性劑,或是蛋白酶抑制劑,不能排除它們對蛋白質體結果分析的影響,如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PMSF)這種serine protease 的抑制劑,它會影響後續的胰蛋白酶分解作用,界面活性劑也會對蛋白質的分離有負面效果。因此,收集樣品的資料十分重要,必須確定這些試劑的使用,不會對最終的分析造成太大的影響。

 

下面以萃取貼附性細胞的蛋白質為例,說明大致的實驗過程。

 

1.      將細胞培養於培養盤中至適當數目。

 

2.      萃取蛋白質時, 在冰上操作,以避免蛋白質的degradation

 

3.      將培養盤中的培養液移除, 以 PBS Phosphate Buffer Saline 0.14M NaCl2.7mM KCl1.5mM KH2PO48.1mM Na2HPO4)清洗一次

 

4.      加入適量的PBS, 用刮勺(policeman)將培養盤底部的細胞刮下。

 

5.      細胞液置於15 ml離心管中, 以3000rpm離心5 min, 去除上清液後, 加入適量RIPA buffer RIPA buffer50mM Tris pH7.5150mM NaCl10mM EDTA1% NP-40 0.1% SDS 1mM PMSF10μg/ml Aprotinin)與細胞混合均勻。

 

6.      冰浴作用30 min, 以12000rpm離心 30 min,取上層液體保存於-20oC冰櫃待用。

 

7.      如果後續的電泳步驟,要控制加入的蛋白質量,則所萃取之蛋白質樣品,在電泳之前,要以分光光度計(spectrophotometer)測定每一樣品濃度。 先將protein assay dye與去離子水以14混合均勻, 固定體積不同濃度(0.250.512 mg/ml)之BSA標準樣品分別與此protein assay dye solution混合均勻,置於分光光度計中, 以595nm蛋白質最大吸光波峰比較其吸光度, 作成一條標準迴歸曲線, 並求得一線性方程式(r20.95才可採用)。 欲測濃度之蛋白質樣品亦以同法處理, 所測得之吸光值即可代入公式求得其濃度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※參考資料: Daniel C. Liebler   Introduction to Proteomics-Tools for the New Bioloogy p31~34     Humana Press Inc. (2002)

 

 整理施純如